语文是最注重基础的学科,打好语文基础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期末考试快到了,下面101教育整理了小学语文知识点之供材料作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知识点之供材料作文
根据提供书面材料作文时,要注意三点:
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二、紧扣主题,决定取舍。
三、活跃思路,发挥想象。
(一)缩写 注意:
①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
②不能改变原文的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保留主干。
③概括复杂的内容要全面,语言要简明扼要。
④改后的短文要衔接过渡自然,首尾连贯。
⑤合理安排各部分之间的大致比例。
(二)扩写 注意:
①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体裁、人称、叙事方法和顺序。
②不能改变原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③扩充的内容只能根据原文情节合理地发展,不能任意增加。
(三)改写
改写,就是改变原文的体裁与人称、结构及语言等,写出与原文形式不同的文章。
①一是改变体裁。把原文从一种体裁改写成另一种体裁。
②二是改变人称。常见的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变第一人称,内容不作变动。
(四)续写 注意:
①续写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弄清原文所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要根据题目要求,大胆想象。
③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续写中可以增添次要人物,但主要人物不能改变。
④续写部分的语言特点和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
(五)看图作文
第一,看单幅图作文。
第二,看多幅图作文。看图作文的一般步骤是:看、说、写。
(六)日记格式
一般在第一行居右写清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也可以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然后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有时也可以给日记加个标题,点明主要内容。
注意:(日记只能是一天中发生的事)。
(七) 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方法
一般是先引,开头写读了什么(可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等),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总的感受;接着是议(感),这是重点,在引述有关重点内容 或主要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最后是结,即总结全文,总谈感想、体会,结束全文,简洁有力。观后感的写法跟读后感 一样。
(八)书信
一般书面的内容由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六部分组成,基本格式是
1、称呼。称呼要独立成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问候。问候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单独成行。问候语不宜长,使收信人感到亲切,礼貌即可。
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你对收信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4、祝颂语。要单独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相应写上“身体健康”或“敬礼”等。
5、署名。要单独成行写在信的右下方。
6、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方。
(九)表扬稿表扬稿分三部分:
1、名称。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表扬”二字。
2、正文。要把这件事真实、完整、简明扼要地写清楚。
3、落款。在右下角分两行写上写稿人的姓名和写稿日期。
(十)建议书
格式:先写上标题,再写清楚建议书是给谁写的,具体建议是什么,最后写上提建议人的姓名和写作日期。
- 圆 05-11
- 小学古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05-11
- 小学英语语法专题:冠词 05-11
-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三角形 05-11
- 学数学公式:环形 05-11
- 长方形与正方形 05-11
- 小学英语语法专题:使用不定冠词的短语 05-11
- 小学数学公式: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05-11
- 负数 05-11
- 小学英语语法专题:形容词原级的用法 05-11

- 1 小学英语语法专题:there be句型
- 2 梯形
- 3 小学数学文化知识:恩格尔系数
- 4 小学语文知识点之状物片段仿写(一)
- 5 找规律
- 6 小学语文经典国学知识:一钱太守
- 7 角
- 8 小学数学公式:时间单位换算公式
·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
知识点总结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 = CaCl2+H2O+CO2↑
2.装置的设计与选择:
(1)任何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2)以下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3)装置连接注意的问题: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跑掉。
②导管深入容器内无需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若伸入到液面下,气体就无法从导管 口排出。
3.收集、检验、验满的方法:
(1)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如右图所示。

(2)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3)验满:由于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是否收集满了观察不到,因而常用燃烧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来验满。
(4)存放:验满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上。
4.操作顺序:
①按实验要求连接装配好仪器;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
④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并控制加入的速度;
⑤收集气体;
⑥检验是否集满。
可简单记忆为:“连—检—装—注—集—验”。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液体状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
二氧化碳
密度:1.816kg/m3
粘度:0.064mPa·S
临界温度:31.06℃
临界压力:7.383MPa
临界体积:10.6Kmol/m3
CO2制取方法有哪些
在中学阶段有工业煅烧CaCO3,生成氧化钙和CO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泡沫灭火器制CO2的反应6NaHCO3+Al2(SO4)3=2Al(OH)3↓+6CO2↑+3Na2SO4 另外还有2NaHCO3(固体)=(加热)=Na2CO3+CO2+H2O
·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典型例题
题目
现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如图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下图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小试管A的作用:____________。
(3)怎样判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
答案
本题考查CO2的实验制法,可根据其反应原理、验满方法、注意事项来解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 + CO2↑即为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
(2)观察图示,联想注意问题,可发现小试管的作用应是使长颈漏斗的末端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3)CO2的验满应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了。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 + CO2↑
(2)液封,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3)将一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题目
答案
解析过程
A.由于锥形瓶中液体太多,所以不适合将液体压回的操作,该装置不能使反应随时停止;B.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球形瓶并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球形瓶,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B正确;C.操作错误,导管在液面以下,不适合气体的排出,导管应该刚露出试管塞为宜,故C错误;D.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D正确。故答案为B,D。
规律方法
此类题考查初中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装置的选择和改进等问题。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原则,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认真阅读题中所给条件作答。
- 密度 05-11
- 初中历史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05-11
- 2020初中英语知识点复习时间副词 05-11
- 初中历史知识点:辉煌的隋唐文化 05-11
- 初中中国地理:中国的疆域 05-11
- 分式 05-11
-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05-11
-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知识点 05-11
-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05-11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05-11

that用作指示代词的意思是“那,那个”;that用作关系代词时,指人或事物,同时又在从句中充当句子成分;that还常用以代替who, whom, which,但that...which中的that用做关系代词的先行词。
一、that 作限定词或代词
that可以作限定词或代词连接名词或名词短语,也可单独使用,用以指代人或者物。此外,that不仅可以指代单独的人或物,还可以指代一句话。
二、that作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so
例:It isn't all that cold.
天没有那么冷。
三、that作连词引导各类从句
1、that引导名词性从句
that后面连接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可以位于主语、宾语、表语或同位语的位置,分别引导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此时,that没有实意,而且不在从句中做任何成分。that引导主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时不可以省略。
That the plates are moving is now beyond dispute. (主语从句)
地球板块是在漂移的,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 瞬时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05-11
- 目的是为了是不是病句 05-11
- 电荷量等于质子数吗 05-11
- 那些很小众却很惊艳的诗 05-11
- 小苏打加热的化学小苏打加热 05-11
- 液体 05-11
- 丹霞地貌的特点及原因 05-11
- 高中地理知识点:海洋开发 05-11
- 高中化学焰色反应知识点 05-11
- 维新运动的中心目标 05-11

- 1 高一物理公式:常见的力公式总结
- 2 物体能够什么就具有能量
- 3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 4 强酸制弱酸的适用范围
- 5 生石灰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6 周长公式
- 7 明清江南早期工业化特点
- 8 worry可数还是不可数